- 今天不談個股分析,想講如何應對美股突如其來的市況波動以及分享投資理念。美股三大指數這幾天仍然平穩,僅是靠大市值股力撐。很多增長股跌幅慘烈,兩/三個交易天跌幅逾10%,原因不外乎炒作明年加息步伐加快。美股久不久便有這些突如其來的急速調整,令一些剛投入美股的朋友不知所措,懷疑自已是否去錯市場。對此我睇法如下:
- 第一個是認清美股,尤其是增長股的脾性,及出現調整的pattern。這些洗倉通常來得失驚無神,在一輪 bull rally 過後,當日繼續大幅高開,但不到10分鐘到半個小時便轉升為跌,繼而跌幅擴大,這便是中型調整的開始。以我經驗,美股頭15至45分鐘的交易時段都是試水溫,不應太認真,通常要過半小時才會見真章。所以欲想以交易去控制風險的話,交易時段頭30至45分鐘是很 critical。一旦大盤累績不少升幅,但當日高開後短時間內升幅收窄並倒跌,便要很決斷地減磅。想靠交易 outperform的話,記得首45分鐘要睇市睇得很緊,一旦勢色不對便要決斷及快速地減持。估計是程式交易盛行,美股(尤其是增長股)由升轉股跌,並進入中型調整的過程,可以來得很急勁。要因應調整市況撤退的話最好在走勢逆轉當刻的頭一至兩小時行動,錯失了這個撤退黃金時間,尤其是持有績優股的話,那一動不如一靜,等待調整的結束。這些調整可以來得很突然很急,但績優股通常在幾個交易天洗倉過後,便回復正常並重上升軌。
- 若自問身手不夠,及無時間很貼身地睇實美股的話,那應如何呢? 我的答案很簡單也老套,便是集中績優股。且看下列兩組股票的表現:
Group A: DDOG, SNOW, NET, NVDA, ZI, TSLA
Group B: CRWD, SQ, SE, MELI, PTON, TDOC, LSPD
- A組的便是績優股,這個星期的下挫仍不過是其長期升浪中的正常調整,且在本周三也有較強勁反彈。反之B組的業績一般/欠佳股,本周的增長股洗倉不過是延續及放大之前的跌勢,他們在周三的反彈也力度欠奉。


- 上述股票我已為當中大部份寫個分析,並表達頗明確立場。並非馬後炮,我字裡行間睇好,且本人重點持有的公司大部份都屬於 Group A 公司,反之持保留/睇淡立場的多是Group B公司。美股的資訊公開透明,政策風險低,以基本分析從公開資訊找出長期跑贏指數的績優增長股的確有跡可尋及可行。尤其是沒法長時間跟貼市況的,集中投資績優增長股是跑贏指數並持續高回報的可靠門路。當然不掛除有短期失效的例子,如UPST, ASAN, MNDY 等績優股最近因不同原因,走勢未如預期。無一個投資方法可百分百有效,最要緊找一個勝率/概率高的 approach,並且有盤算一旦未如預期要如何修正。
- 我的基本分析選股框架,in a nutshell最核心是這問題: 公司未來可否持續高增長? 可維持多久? (也可參閱舊文: 發掘美股十倍股的首要重點 | Invest Data Flake) 。所以除了 key financial figures ,業績內管理層的 outlook guidance 也是我的重要參數。有睇開我個股分析文章的話應大致明白我的思路,把公司的 key financials 及guidance整理,再配合一些非量化的考慮(e.g. 投資主題及管理層等),找出對未來高增長具確信性的公司重點投資,對我而言以選股質素為先是更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
- 美國中小型增長股這些突如其來的洗倉,的確不容易避開,最緊要是見勢色不對便要快要狠地走。未能第一時間走避的,心態上要從容面對持股一兩個交易天內跌十多%。但只要是績優股的話,短則數天,長則數星期,績優股很快又會從上升軌並再創新高。市場上的 smart money 是很集中地獎勵能持續交出高增長的公司。所以對於高conviction 的績優增長股如NET, DDOG等,不用等調整回落等得太貪,從高位跌10%有多不妨先行趁低買第一注。這些 high conviction high growth stocks 的特價時段不會維持太長,大把smart money等位入這些高確信性公司。盡信書不如無書,對高確信性的高增長股而言,等待太多所謂見底轉勢訊號只會錯失趁低買入機會,最優秀的股票的反彈回升只會高過及快過大盤指數。
- 我目前的投資理念是 fundamental analysis 先於 technical analysis。我也經常看走勢圖表作參考,但我相信若沒有 fundamental analysis 作 back up 的話。單靠圖表交易容易墮入走勢陷阱及做錯決定。此外,若沒有 fundamental analysis 作 back up 的話,容易在百倍股的長期升浪中被震走。須知道圖表分析對於提示買入時機及避開大型調整有很大參考價值,但要選出能改變命運的百倍股, e.g. Apple, Nvidia, Amazon, Tesla, etc, 盈利持續高增長仍是唯一重要因素。
- 以2013至2019年的tapering 及加息周期參考,只有開始加息的2015年,以及加息後段的2018年,才對美股構成較大的下調壓力。大部份時間tapering 及 加息的消息只令美股間歇性出現中短期調整。觀看反映中小市值增長股的ETF, Vanguard MidCap Growth, and IBD50周三的反彈,今次的增長股調整可能告一段落。

